ASIFA-CHINA

国际动画协会中国分会

+
EN
首页动态协会动态正文
“1980s-2000s中国动画加工片赛璐珞及手稿展览”即将在成都大学举行
更新时间:2025-05-18

      “1980s-2000s中国动画加工片赛璐珞及手稿展览”将在5月19日于成都大学揭开帷幕,呈现中国动画人参与海外经典动画加工的珍贵历史。此次活动由四川省动漫游协同创新中心和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影视与动画学院联合主办。

      一、展览前言:

在大量关于中国动画史论的教材和论文中,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的这个时间节点往往被认为是中国动画的低谷期,这种研究论点主要是基于对中国本土原创动画的市场占有量来考察的。但是,对于动画的考量除了原创的艺术性,还应该有另外一个十分重要的维度——技术的进步所推动的工业化发展。纵观世界动画的发展,动画的每一次的飞跃式进步,其背后都是技术力量在推动。当我们站在技术的发展及动画制作的工业化角度再去看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动画,我们会发现这个时间节点其实是中国动画技术突飞猛进,动画进入产业化制作,且人才培养同世界接轨的阶段——当时的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动画制作基地,承接了大量美国、加拿大等地区的动画电影与动画系列片的制作。

二、展品亮点:

《蓝精灵(The Smurfs)》赛璐珞片:“在那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群蓝精灵……”,这首曲子前奏一响,一群全身蓝色、只有三个苹果高的蓝精灵便出现在眼前,揭秘“蓝妹妹”诞生背后的中国匠人匠心。

《小熊维尼(Winnie The Pooh)》动作原画:每天早餐小熊维尼的第一句话:“今天的早餐是什么?”小熊捧着蜂蜜罐的动态帧清晰如初,每一道手绘线条都藏着中国动画师的细腻笔触。 

还有只要吃了菠菜就能变得力大无穷的《大力水手(Popeye and Son)》;性感且带点傻气,但却是一个努力工作、独立自主的女性《贝蒂小姐(Betty Boop)》......

 当熟悉的角色以原始手稿的形态重现,当赛璐珞片在灯光下折射出跨越时空的色彩,这场展览不仅是一次怀旧之旅,更是对中国动画代工史从“幕后”到“台前”的郑重致敬。基于此,本展览希望用真实的史料呈现历史,还原历史,为中国动画所谓的“低谷期”正名,让这段被忽略、被误解的历史重新得到重视。

此外,本展览也希望让更多的动画从业者、爱好者、学生等群体能近距离观赏到赛璐璐片的艺术魅力。

三、专业介绍:

成都大学动画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近五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A类专业、成都市校城共建一流专业。




ASIFA-CHINA国际动画协会中国分会 联系电话:010-62662716